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04-25 00:00:00 点击量:11655
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、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,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
随着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,很多简单、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,每个人都需要通过阅读来“重新发现自己”
随着世界第二十四个读书日到来,读书再次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议题。
近年来,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,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894亿元,同比增长11.3%,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。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,并不等于认真看了、消化吸收了。把书当成一种摆设,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。
诗意人生,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,而要有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内在,更要有“书卷多情似故人”的精神体验。为什么要读书?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:看到美景时,其他人只会说“厉害了”,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,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而感动。诚如所言,你如今的气质里,藏着你走过的路、读过的书。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,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,而要成为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的日用品。
“智者阅读群书,亦阅历人生。”说到底,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、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,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。展望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,很多简单、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,每个人都面临着“重新发现自己”的挑战。一个人不可能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,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,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“算法”所不具备的想象力、判断力与认知能力。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。伴随真正的阅读,我们才能在思接千载、视通万里中完成自我刷新。
换句话说,通过阅读,我们才能理解过去;也只有通过阅读,我们才能应对未来。这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题中之义。如今,线上市场依然火热,实体书店逐渐回暖,一些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,小图书甚至在精准扶贫中书写“大文章”……这意味着,“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”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。但是,也有一些地方与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,一些做法仍然在制约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提升。例如,有的农村书屋平日里大门紧锁、无人问津;有的学校图书馆建了、图书买了,但不向学生开放。换个角度看,让这些闲置的图书“动起来”“活起来”,就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、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推动力。
一位作家说道,“如果有一天,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,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”。相信这种陪伴,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、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。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,打开一本书,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。